植物所科研人员完成印度尼西亚爪哇岛2014年植物多样性考察计划

  为执行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印度尼西亚热带植物分类调查与生命之树重建的合作研究”,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统进化实验室陈文俐副研究员和卫然博士于1020日至118日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开展了植物多样性考察。参加考察的还有华南植物园于慧副研究员与茂物植物标本馆的有关人员。参加人员深入考察了西爪哇省Gn. Halimum Salak国家公园的热带雨林区域,并顺访了茂物植物标本馆、茂物植物园、Cibodas植物园和东爪哇省的Purwodadi植物园。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在地质历史上与亚洲大陆有密切关系,物种之间交流频繁,在生物地理上位于华莱士区附近,具有复杂的生物区系成分。此次考察的Gn. Halimum Salak国家公园是爪哇岛一个极具区系代表性的区域。考察共采集植物标本491号,DNA材料900余份。采集材料主要包括禾本科、茜草科、夹竹桃科、爵床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无患子科以及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膜蕨科等热带大科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代表类群和秋海棠属、榕属、毛蕨属、三叉蕨属、修蕨属等以该地区为分布中心的特征类群;考察还获得了分布于我国华南和西南热带地区、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的部分代表科属,如苦苣苔科、楼梯草属、双盖蕨属、桫椤属等;同时收集到了具有澳洲植物区系成分特点的一些类群,如山龙眼科、金合欢属、白千层属、乌毛蕨属和蚌壳蕨属等。 

  本项目的开展得到了合作双方的高度重视,是今年4月初植物所与印度尼西亚科学院相关机构签署的协议和备忘录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次考察是项目组第二次访问印度尼西亚,是我所科研人员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科考工作,获得了开拓性的经验,完成了项目既定任务。本项目的成果也将为深入研究亚洲热带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宝贵资料,推动和加强合作双方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及合作,并为我国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长远战略目标服务。 

(系统进化实验室 供稿) 

考察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