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科研人员在全新世以来北京地区气候、植被景观与人类生存环境动态变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其人类活动历史可从今天一直追溯至史前时代,是研究东方人类进化、文明发展和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热点地区。全新世(距今约11700年至今)是新石器时代和农业活动的开端,也是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段。因此,全新世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毫无疑问影响了北京地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然而,由于以往对于全新世北京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缺乏量化的气候数据,阻碍了科学界准确认识和理解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生态学效应,也影响了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研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宇飞研究组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合作,以北京平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整合地层中花粉资料和考古文献,采取植物为气候代用指标,利用共存分析方法首次定量重建了全新世以来北京平原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变化,描绘了全新世北温带东亚季风区的区域尺度降水模式,探讨了全球尺度季风降水变化及潜在驱动力,并揭示了古代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人员发现,从晚全新世(距今约3000年)起,北京平原的最大月平均降水持续上升,至今已升高了25%;而同时期年均降水和最小月降水则表现为持续降低。这一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的季节性差异越来越明显,夏季降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根据这一趋势,研究人员提出北京市政府需注重防范未来北京夏季可能频发的强降水,及其导致的城市内涝、山区滑坡等地质灾害。 

  该研究是一个使用过去气候数据来了解今天气候变化趋势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加深对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人类生活环境潜在变化的认识。该研究不仅增进了人们对北京地区全新世以来与中国其他地理单元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对比和理解,而且为服务北京地区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上。王宇飞研究组博士研究生谢淦和副研究员姚轶锋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承森研究员和王宇飞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全球变化研究”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的共同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19.02.017 

  (系统进化实验室供稿) 

   

  全新世以来北京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动态模式 

 


附件下载: